黟县:创新巡察机制 增强监督实效
“巡察组来后,搁置三年的水渠终于修好了!”黟县宏潭乡竹溪村村民方大爷看着新修的灌溉渠,脸上绽开笑容。这是该县以民生为导向、提升巡察质效的缩影。近年来,黟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,创新建立“巡改一体、机制联动、以巡促治”的对村巡察工作机制,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堵塞基层治理漏洞,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。
该县创新建立“十看三访”巡察机制,着力构建“村组户”三级走访网络,通过实地查看人居环境整治情况、村级集体资产现状、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等,遍访村民小组,必访离任村干部、两代表一委员、上访户等,回访巡察中发现的重点问题,零距离收集群众诉求、面对面解决问题。十五届县委对村巡察以来,共组织干部深入村组实地查看670次,走访群众515户,通过立行立改,快速解决灌溉渠修复、集体资产处置等民生问题172件,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为更加精准发现问题、提升巡察监督质效,该县巡察机构制定出台《县委巡察监督“3+3+N”清单制度》,即政策、职能、信息清单,重点人、重点事、重点问题清单,个性化清单,紧扣“四个聚焦”梳理各类问题清单100余条。同时,建立与县纪委监委机关、组织、审计、政法以及信访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,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会同专业人员开展分析研判20余次,向有关职能部门咨询政策60余次,确保问题查深查透、定性准确。十五届县委对村巡察以来,共反馈问题1253个。
“巡察整改不是终点,而是规范治理的新起点。”县委巡察办负责人介绍,通过建立“镇村同责”整改机制和完善评估体系,对整改不力的4名村干部进行约谈复改。十五届县委以来,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严等突出问题向4个县直部门交办问题9项、制发巡察建议书3份,挽回经济损失47万元,推动完善村级工程招投标、集体资产处置等制度43项,实现“巡察一村、规范一片”的治理效果。
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,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巡察举措,不仅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,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。“我们将持续擦亮巡察利剑,以更有力的担当、更务实的举措,推动基层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。”该县纪委监委分管负责同志表示。(黟县纪委监委)